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21世纪的教育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所谓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创造的本质在于新,凡是经过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产生的有新意的事物和思想都可以称为创造。教育是人的创造能力得以涌现、发挥的决定性条件,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开发人的创造力。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胎教

  一、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民主气氛

  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重视考试成绩,管理过死,教学、方法呆板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如能在良好的民主教学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教师在课堂中,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独占课堂,而应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思想政治课。其次,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从而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采用“四允许”的方法;即“允许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

  以疑入境。注意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通过教师提出疑问,使学生思想上产生悬念,就能把注意力引导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来,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思维从疑问开始的”,中国也有“为学患无疑,疑则进”的话,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好奇是青少年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心理学上称之为直接兴趣。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会像磁铁那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源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那种以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为特征,不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与兴趣,用强制的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并要他们死读硬背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厌烦。教师应富有创新意识,在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充实、知识的更新、教法的多样化等方面,都要力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因而实践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发明无一不是努力实践的结果。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创造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正在经过长期的对动植物的试验和观察,才发现了“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遗传变异规律。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再进行思维加工,写出报告或政治论文,这种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加深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从观察、分析、思考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清了社会的主流和本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shengjs.com/jyfz/jyfz/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