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裳教授(左一)与康复师们交流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文梅北京报道
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DLD)是一种因语言功能低下而明显影响儿童学业水平和终身成就的障碍。
近期,发表于《柳叶刀》子刊杂志的论文指出,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团队研究估算,普通话背景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患病率为8.5%。这相当于每11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该数字明显高于目前公众更为熟悉的“多动症”的发生率(5.7%)以及自闭症的患病率(7‰)。
“但全球的现有研究有限,国内对于该障碍的治疗和认识也还在发展中。再加上三年疫情的现实因素,幼儿的社交和言语发展环境严重受限,对这些家长而言,焦虑和无助可想而知。”大米和小米言语语言治疗学科(ST)高级督导张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必须改变这一切。
年7月,历经七年打磨,大米和小米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李月裳教授团队开设的第一家言语治疗中心落户广州,致力于为1—10岁存在语言理解、表达、交流、发音、口吃、嗓音、认知功能、喂养/进食等问题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评估、基于循证科学的干预服务和跨学科团队合作,与家庭、学校、社区协力促进儿童言语语言能力发展。
“新成立的相对独立的语言治疗中心可以惠及遭遇各种语言困难的儿童,加上大米和小米原有的重点训练自闭症社交沟通能力的RICE康复体系,把服务自闭症儿童扩展为服务所有存在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跨学科的转介和支持。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完整的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姜英爽说道。
语言障碍儿童数量上升
8.5%的患病率不算低。事实上,李月裳团队在临床上已经直观感受到近年来儿童语言障碍个案的数量有所上升。这除了与筛查评估手段的发展、家长和教师意识的提高有关,三年疫情,很多孩子长期待在家中或通过网络上课,接触外界及同龄人的机会较少,长期佩戴口罩难以看见面部表情等导致人际交往的频率和质量下降,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对其社交、发音、语言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6岁前是儿童语言障碍的黄金干预期,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将存在多方面风险。
张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儿童个体来看,其因不能顺利获得语言或语言能力较弱,既无法快速被人理解,也无法精准理解他人意图,日常生活中沟通效能较低,会直接或间接地给学习生活带来障碍,并导致自身成就感低,长远来看,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生活质量、学业就业都可能受到影响。
家庭层面,早期干预不及时意味着未来其家庭可能付出更大的金钱、时间、精力等代价在康复资源、教育资源上,“当障碍越来越大,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社会角度来看,如果儿童在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和救助,将来不但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多价值,还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康复资源、救助资源等。
治疗师缺口“难填”
然而,与语言障碍儿童数量逐年上升相对应的是患儿治疗依然面临重重挑战。
首先就是亟需填补的人才缺口。
“言语治疗师的全称是‘言语-语言治疗师’。”张瑜指出,言语和语言是两回事,前者是“speech”,后者为“language”,这意味着,一个专业的言语-语言治疗师不仅支援小朋友的发音和构音,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