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申请中不再强制要求提交标化成绩,课外活动就成为了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点之一,其中,学生的科研实力备受高校招生官的重视。
说到科研,就不得不提受到国内外校园高度认可的科研赛事——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4月15日,今年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的内地赛区已经开启报名通道了。(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或添加择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为好友,进行一对一咨询)
对致力于科学和数理方向学习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丘成桐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丘成桐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WilliamCasper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他22岁博士毕业,25岁任副教授,27岁攻克世界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一举成名,被誉为“数学皇帝”。
是什么造就了丘成桐的成功?从他最新出版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中,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一二。
图源:微博
译林出版社寒门学子的成功秘诀:
找寻真正的兴趣方向,
用独立思考的能力,洞见智慧人生
丘成桐在他的自传中透露,父母的支持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父亲在兴趣发展上对他的引导,让丘成桐这个曾经逃学半年之久的“学渣”,最后成为饱读诗书,横跨文理的科技大牛。
丘成桐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五个月大时随家人搬到香港。丘成桐的童年生活十分困顿,全家都靠父亲一个人养活,迫于生计,他们搬过几次家。
“贫穷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没有东西吃,隐约的饥肠辘辘的感觉。”
但即便如此,丘父仍然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丘父是早稻田大学硕士,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即使给不了孩子很好的生活环境,丘父也要求丘成桐博览群书,从中国古典文学,到西方现代文学,从古诗词到数理史哲,都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和背诵。
丘成桐回忆说,哪怕在自己的年少叛逆时期,在香港元朗的平原上嬉戏玩耍,在沙田的山丘和海滨游戏,甚至逃学半年之久时,仍然每天必须完成父亲交付的功课:读书练字,背诵古文诗词。
长期以往,使丘成桐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在那个贫瘠的童年里,最大限度地开阔了他看世界的视野。
丘成桐在自传中提及:“早期受父亲的训练,我养成了对中国历史、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兴趣,一生受惠。他甚至影响了我在数学方面的工作。我不是说具体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去看问题。从他那里,我学懂了必须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总结过去,足以为未来提供线索。”图源:tnationalmedals.org丘成桐上中学时,开始接触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在文哲上颇有造诣的父亲,格外支持孩子学习数学和逻辑思维,常常鼓励丘成桐要去寻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受到父亲的影响,丘成桐从小就对求取知识有浓烈的兴趣,“对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都很好奇,想去了解”。
这份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维系了丘成桐一生,推动着他从一名乡间少年一路成长为华人界的“数学皇帝”。
年,丘成桐以优异成绩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提前毕业,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师从数学泰斗陈省身。他仅用两年便获得博士学位,从此开启了耀眼的学术生涯。
27岁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震动世界;
30岁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
33岁获“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首位华人得主;
45岁获数学界杰出成就奖——克拉福德奖;、61岁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图源:tsimf.cn
能让丘成桐取得如此辉煌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童年培养的对数学的兴趣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丘成桐认为,立志当然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想做出好的学问,那是另外一件重要的是,其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尤为关键。
丘成桐从小就是个爱思考,勤思考的人。
由于家境贫困,丘成桐每天上学路途艰难,要走很长的路,再坐火车。
因为对几何的兴趣,丘成桐已经不满足于解答学校里已知的题目,他就在每天的上下学的火车上,去寻找、思考自己能够想象的平面几何现象。
这种跳出权威的条条框框,勇于独立思考,寻找答案的练习,对丘成桐之后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丘成桐曾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地执着于研究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几何命题猜想。当时,丘成桐对Ricci曲率的一个命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当时还没有人能完成这个猜想,身边的朋友甚至他的导师,都认为这个猜想不太可能是真实的,劝他放弃这个“意义不大”的研究。
但丘成桐却固执地认为,总要为这个猜找出一个水落石出的答案。直到有一天,经过大量的尝试后,他发觉从前走的方向完全是错误的,于是反过来企图证明这个猜想。
最终,这个猜想在年得到全部完成,同时丘成桐还应用它解决了代数几何里好几个基本问题,打开了几何分析的一扇新大门,掷地有声地回应了之前数学界里对他研究这个命题“意义何在”的质疑。
年,丘成桐在斯坦福大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又对某个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问题发生兴趣。经过锲而不舍地思考,终于在年,丘成桐和学生Schoen一同解决了这个重要的问题。
正是这样一个个打破认知边界的大胆探索,让数学界众多让人望而却步的难题,在丘成桐的脑海里慢慢幻化出了答案,使人类在数理科技上的智慧走到了一个新高度。
从年起,清华大学增设由丘成桐亲自指导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全球的中学生招生。(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或添加择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为好友,进行一对一咨询)
说起设立这个计划的初衷,丘成桐说:希望能让每一位孩子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希望他们不仅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不断尝试的勇气,保持开放的头脑,不被陈旧思想束缚,这些品质对未来成为学术大师非常重要。
图源:哈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