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使人类能够了解自我、探索时间和空间。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随着脑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儿童认知心理学对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的不断揭秘,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成为家长和幼儿教师的迫切心愿。
阅读不等于读书。在幼儿阅读上,我们需要明确一个观念:阅读并不等于读书。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急功近利,渴望孩子从日常阅读中认识汉字、认识字母,同时学习一些传统文化中标榜的美德。当你把阅读看做一件功利的事情,儿童的阅读就失去了纯粹的快乐。阅读时提问和引导可以涉及两方面:
第一,有关故事发展线索,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走向;第二,有关认知,让孩子观察颜色、形状,认识动植物、生活用品等。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对3-6岁儿童阅读习惯影响最大的年龄特点分别是:不识字、专注力弱、好动以及模仿力强。
一、不识字,所以给孩子的阅读书籍最好不要字太多。
适合3-6岁儿童阅读的书籍就是绘本。绘本是以图画为主的故事书,其中极少的文字只是为了介绍故事人物及辅助阅读者理解故事,但绘本的图画本身就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绘本也包含“无字书”,仅仅是唯美的画面本身就传递了故事的中心思想。不论有字无字,大人都可以为孩子“读书”。孩子负责观察画面,看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大人则用舒缓、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孩子讲故事。讲故事发展、人物特点,也顺应孩子的兴趣,讲主线故事以外的细节发现。
二、专注力弱,所以提供给孩子的书籍应该以他自身的兴趣为主,阅读的方式多样、活泼,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3-6岁孩子还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他们唯有在真正感兴趣的事上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度。例如,有些孩子可以较长时间搭积木,或是较长时间用画笔涂鸦。儿童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孩子对故事真正感兴趣,才可能较长时间专注在阅读上。
三、好动,所以在与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肢体动作,灵活利用孩子好动的特性。
阅读是一件要求静心的事情,但对儿童来说,“静”是一个过高的要求。因为孩子本性好动,他们有太多的能量,需要不断地跑、跳、拍手、跺脚、摇头来释放。所以,孩子的阅读不能太静,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静下来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家长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氛围,灵活变换阅读的方式。例如,读到“小动物们开起了舞会”,不妨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一起来“跳跳舞”;读到“变色龙与小伙伴们玩起了捉迷藏”,则不妨与孩子们真的玩一局捉迷藏;还可以灵活加入手指游戏,既增加阅读过程的趣味性,又锻炼了孩子的小肌肉。
正如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使幼儿收益的并非书中的知识和道理,而是贯穿孩子一生的阅读习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