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担任总编剧的奥运动画片《福娃》,获中国动画的最高收视率;他担任总导演的动画片《孔子》斩获了第48届戛纳电视节亚洲最佳动画片奖;他主编的国家汉办指定教材《孔子卡通系列读物》被发行到全世界的孔子学院……
赵先德,作为一名专业作家、中国资深动画人,他对动画片给中国幼儿早期教育带去的影响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就在他想致力于改变这种情况的时候,来自社会、媒体、家长、以及播出平台的麻木态度让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认识到,现阶段,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国内的动画行业的脚步似乎并没有赶上“幼儿教育”的脚步:中国的动画“专家”、少儿节目的播出平台以及麻木的家长对低幼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缺乏基本了解;动画片的创作人走了两个极端——要么不懂得幼儿动画片需要价值的渗透和引导,片面认为传奇就是文学;要么是把戏剧暴力和灰色暴力当成幽默,把应该分级的动画片放给低幼儿看;而国内的许多家长还处在对低幼动画片审核的麻木阶段……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幼儿在接受了这样的“动画三聚氰胺”后出现了严重后果。
年2月7日晚上七点左右,杭州临安的四岁小男孩模仿超人飞行,从六楼家里窗户跳下。
年4月6日下午,江苏10岁男童模仿灰太狼烤羊烧伤两个小伙伴。
年1月9日重庆6岁男童模仿奥特曼飞翔从六楼摔下受伤。
年3月20日,宿迁2岁孩子模仿《熊出没》,用斧头砍伤自己两根手指。
年2月15日汉中10岁女孩模仿光头强,用电锯锯伤妹妹鼻子和右脸。
……
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悲剧的一角……
下面的文章是赵先德先生在国家财政部支持的“儿童性格养成教案研讨会”上说的一番话,虽然并没有经过他本人的同意,我们仍然整理出来发表——只是单纯地认为他作为一个在国产动画行业摸索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良心动画人,说出下面的一番良言或许对我们的家长以及社会有一定的帮助。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公众,对于中国的早期教育以及中国的动画产业,有了更多的期待。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普通大众到国家层面,认识到文化的渗透与涵养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如何来发挥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存在着十分模糊的认识,因此,正在产生着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本人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从事动画创作及教育也有十八九年的时间。有责任将这些问题讲出来,供还在做父母的年轻人及社会公众有一个认识与了解。
从幼儿的成长规律来看,三岁之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仿时期,家长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而行为成习惯,习惯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很空洞。如果你查一查华盛顿大学在年邀请比尔盖茨及巴菲特的演讲,你就会知道,他们对于成功的回答,肯定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在我们国家,我们知道的那些成功的,无论是哲学界、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还是科学界的成功的人士,无一不是因为性格当中的坚持、专注力生发的创造力而成就的。孔子,孟子这些思想家如此,钱三强,钱伟长这些科学家也是如此。
我们通常说的性格很多人认为来自先天的遗传,他的误解或许是因为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把性格分成四类的理论。实际上,从模仿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的理论来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到,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性格的分型,并不影响我们今天对于性格外在力的判断。比如说,性格方面的他人意识,性格方面的专注力。实际上,我们只要注重了幼儿时期性格这两方面的渗透及涵养,那么一个相对完美的性格就容易形成。
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比做建筑一座高楼大厦的过程,那么性格的养成就是先把钢筋梁柱立好,学习文化知识好比浇筑水泥的过程。如果钢筋梁柱还没立好的话,就急着去浇筑水泥,那么,可能就是一堆水泥的陀螺。因此,幼儿时期,模仿阶段是确定行为习惯的阶段,且带有很大的不可逆性。也可以说最重要的就是梁柱的架构阶段,其次才是知识的灌输、水泥的浇筑阶段。违背了这一规律无疑是拔苗助长。
我们目前的现状是,众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尽快的认多少字,算多少题,学钢琴,学小提琴,学外语等。把技能教育,把小学化教育提前再提前。这些问题不能怪家长,怪只能怪,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教育的普及不够,对于幼儿教育的规范不够。不久前,我们举办了一个早期教育论坛,到场的有众多的专家及在一线从事幼儿教育的园长,他们最为困惑的是,面对五花八门的教育理论,幼儿园的老师们不知道怎样去写教案,不知道怎样组织教学。这就出现了许多的怪现状,诸如幼儿教育小学化,保姆看管式的教育纷纷呈现,引起了社会公众的不满。孩子可以没有教材,老师如果没有统一的教案,只有一个所谓的大纲,那么从现行教育制度下刚刚毕业的一个年轻师范毕业生如何来制订自己的教案就千差万别。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崇德公司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在众多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帮助下,用了八年的时间,创设了以性格养正为主题的早期教育课程,供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参考使用。
在这套教案问世的时候,我想为从事幼儿早期教育的老师说几句话:如果他们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幼儿早期教育关系孩子幸福的人生,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幼儿教师的辛苦以及他们从事的这份工作有着非常崇高的使命以及非常专业的理论支持。同时,由于早期教育涉及到孩子的生理特点,对老师的耐心程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你们的工作应该是神圣的,这是其一。其二,幼儿的性格养正是一个涵养和渗透的过程,因此父母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大于在早教中心或者是早期教育机构的时间。行为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习惯,习惯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性格。因此,这个强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配合。
同时,我也想对管理者和社会公众讲几句话:一个幼儿个体的性格养正,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当我们今天,看到道德底线严重下降的时候,当我们有忧虑我们的国家创新能力不够的时候,我们应该追溯到我们的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我们很少给孩子他人意识、谦让意识、诚信意识的培养。这些年来我们不是经常的给孩子讲竞争意识?讲如果有人打你,你要打回去?不是经常有人想,只要我的孩子快乐幸福就好?
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他有一座金山可能也不快乐。
英国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在年开始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56Up》,他记录了14个小朋友25年的生活。发现他们幼儿时期的教育与后来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关系。哈佛大学著名的七十六年的人生规迹研究,最为成功的发现就是,这个参与实验的人(包括肯尼迪总统),他们后来的幸福指数,可追溯到幼时受到的性格养成教育。
前面讲了主动教育,主动营造环境对孩子性格涵养的作用。下面,再讲一下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力。因为,很多家长忽视了我们身边的电视机,特别是普通的家长,他们认为电视里放的动画片都是好的,特别是中央台放的动画片。这些被动接受的东西,虽然让我们的孩子一时安静了,但是,也给我们的孩子在精神的营养汤上,灌注了很多很多的三聚氰胺。
不久前,由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作协儿童委员会委员刘海栖,等二十余人参加的关于《小小鲁班》的研讨。专家肯定了《小小鲁班》作为绿色动漫方面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收视率。作为中国动画学会的会长余培侠先生,更是从专业的角度肯定了这部动画片的年龄针对性。让人敬佩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炮轰了当前中国动画片市场的一些很焦点的现象,那就是,有些做动画的人,一没有责任心,二没有文化。不懂得动漫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而讲故事。更恶劣的是,有些人,错误地把喜剧暴力、灰色暴力当成幽黙展示给低幼儿童。
在这个会议之前,我请公司在海外的专家,专门查阅了欧美对电视节目市场的一个规定。美国是在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将具有喜剧暴力的动画片,列入幼儿的收视范围。这当然就包括了大家称道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等。而欧洲动漫,他们的动漫公司里都常设至少一名非常专业的教育专家参与创作把关。我们看到的《粉红猪小妹》我们看到的《花园宝宝》《天线宝宝》,以及年龄稍微大一点看的《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统统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这些动画片既没有喜剧暴力更没有灰色暴力。这些动画片里面有的是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但更多的是美好的普世价值观的传递及对秩序感建立的一些引导。像《托马斯小火车》,他们独立成章的一个个小故事,实际上每一个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他们把对孩子要说的话,放在了形象里面。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很低幼的孩子需要的是明确而具体的指引,不需要太多的含蓄——也就是说我们想要的文学性。但在情节的连接上,他们也的确巧妙的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更多的是靠着画面的流动,剪切,组成了孩子能够领会理解的一个模拟世界。这样的创作,正体现了动画片的文学性。
现在有一种非常可怕的倾向,我们的动画播出部门,很多的把关者,不懂得动画,也根本不看动画。他们错误的认为,收视率是衡定一切的标准。更让人忧心的是,我们有的家长放任孩子,看那些肤浅的、充满喜剧暴力或粗俗语言的动画片,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模糊了善恶概念。在他们语言和思维发育阶段,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上面我们提到的动画学会的会长,他在任的时候,就主张不播《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动画片。无可否认,中国动画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一些失败的作品或不成熟的作品,一时受到追捧。比如喜羊羊,比如前一阵子很盛行的什么虹猫蓝兔七剑下天山?也是把成人武侠小说给简单的动漫化的一部作品。
但如果我们的中央级的动画审查机构,不懂得或者是不重视动画对幼儿教育的作用,那么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家长懂得了这一点以后,你想要的收视率也就没有了。现在开机率严重下降,实际上就说明了家长们的抵触情绪——无法阻止,那么选择不看,这不单单是新媒体的冲击。如果我们的电视节目,不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资讯的时候,不能够带来健康的有益的文化的时候,他们就只好用关机来抗议。过去,焦点访谈能够提升中央台的收视率,实际上就说明了这一点。少儿频道如果总是播放一些粗制滥造的动画片,那么作为家长,尤其是很多中产阶级以上的家长就会选择让孩子看欧美日韩的动画片。
这样以来,最苦的应该是普通家长,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辨别或者没有能力辨别。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动画片的内容提供商,我们要本着从良心出发的前提,为孩子制作一些健康的动画产品。在健康与娱乐之间找一些平衡。我们应该相信,那些健康的“说教”,应该比含有三聚氰胺的娱乐,好得多!更何况,这些说教的帽子,是一些不懂动画分级,不懂幼教心理,没有看过外国的一部低幼动画片的个别媒体扣上去的。枯燥的说教,肯定无益于教育的传播。这是每一个做动画的人,都明白的道理。
因此,我们要呼吁,我们的家长应多看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低幼的动画片,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我们要呼吁我们的舆论以及我们的发布平台上的官员,如果你们真的想振兴中国的动漫产业,就拿出自己的良心做足功课,多给分级明确、健康娱乐兼备的动画片一些空间。少放一些你们认为提高收视率的片子。单纯注重收视率,就像给成人放黄片能提高收视率一个逻辑。这是对这个时代的犯罪!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白典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