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好打人,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父母经常吵嘴、打架,宝宝受耳濡目染的影响所致;有的是宝宝看到托儿所的小朋友和邻家的孩子打人,觉得有趣,于是进行模仿而致;还有的是父母怕宝宝受欺侮,有意教宝宝“谁要打你、你就打他,咱不能吃这个亏”,错误教育而致。
小宝宝好打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成人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既不能认为宝宝还小,打人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就不予制止,也不能一看到宝宝打人,就一味训斥、打骂,使其在成人的放纵或适得其反的教育下,越变越坏,养成恶习,最后变成一个专门欺侮弱小、蛮不讲理、只用拳头说话的人。
那么,为了宝宝能尽快改掉好打人的毛病,我们该怎么做呢?
1、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所产生的影响,并注意为宝宝选择品行好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和游戏,以消除不利因素对宝宝潜移默化的影响。
2、注意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行为标准。使宝宝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看到宝宝动手打人,不要着急,要保持冷静。先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许这样做。”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助解决,打是没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问。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打人。
4、如果宝宝好打人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欢,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以帮助他改正缺点。
5、对于宝宝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成人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宝宝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欢,有错就改大人才喜欢。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好的娃娃,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成人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不怕繁琐,相信宝宝就一定会改掉好打人的毛病,重新成为一个好宝宝。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玛尔比恩提示您:重视和正确对待孩子的“为什么”,不仅能使孩子获得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为其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表明82%的家庭在耽误或伤害孩子!
脑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表明:0-6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期。
6岁前是健康体质的关键期,而3岁前更重要
6岁前是大脑成长的主要期,而3岁前占63%
0-6岁是智力成长的关键期,而3岁前占65%
2-8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而3岁前占67%
1-6岁是语言成长的关键期,而3岁前占72%
2-5岁是音乐素质的关键期,而3岁前占63%
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学习力/沟通力在6岁以前定基。然而调查表明,我国82%的0-6岁家长不懂科学早教,他们每天都在浪费孩子的生命和未来。
错过科学早教,就是错过全家的幸福!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儿童权利宣言》中向全球发出号召,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专家指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投入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早教投入10元,收获1000元,6岁以后的教育投入10元,只收获20-40元。
为了您孩子的未来,为了您家庭的幸福,您有责任选择科学早教。
关键时期 关键培养 事半功倍
不要错过宝宝发展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