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社会
可怕的是人类啊
小编近日被“难产孕妇跳楼自杀身亡”这则令人非常气愤的新闻刷屏。
完全不能理解在这个文明的时代,
受那么大痛苦的妈妈们居然都不能自主选择生产方式。
而造成了这样的惨剧,也有一次懂了妈妈生产宝宝要面对的痛苦。
小编甚是心疼、也敬佩每位母亲!
事情发生到这样的程度,
只希望未来科学能更进步减轻每位妈妈要面临的痛苦!!
除了那则令人心痛的事件以外,还被另一篇文章的论点深深的扎了刺
▼
文章中有写道:
“上海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是青蛙。为了备战“幼升小”,往往从3岁开始,就...”
文中这位68岁国家级教授的6岁小孙子,因采用“牛蛙模式”,而患上了全名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抽动症,文中描述他6岁的小孙子患的“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
“虽不严重,却很难治愈。这次去复查,孩子没有明显好转,依然不由自主地挑眉毛、眨眼、乱蹬腿。医生说只能从心理着手,开点药便让回了。”
得到这样的结果,老教授自我反思:
“作为家长,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中,总告诉他不要乱动,要乖乖的坐好写字、看书……现在他这样的抽动,岂不是潜意识里的反抗?”
这个小宝宝的家庭出身的条件是非优越的、
爸爸是中学起就在国外生活读书,算个海归,妈妈是公务员干了十多年,而老教授本人是之前在科学院研究院担任教授。
由此可看宝宝的家庭底蕴是比较深厚的。
而这样睿智的一个教授,选择让孙子走上这条路的原因是出于对未来社会趋势的担心:
“今年高考时,我看到北京的状元说了这样一段话:“如今中国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像我,属于中产阶级的孩子,而且还生在大城市,所以教育资源上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决定了我能比农村孩子走很多捷径……”
我惊叹于这个学生睿智,在小小年龄就已经懂得了我用了半辈子才看穿的本质。
我也恐惧于他的早熟,这种意识的萌发,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大趋势。
这就是我忍痛割爱,支持小外孙走上“牛蛙道路”的原因。我知道这样会让他丧失可爱,但我宁愿他失去可爱,变得可憎,但也不能让他长大后变的“可贱”。
这三年,我们整个家庭的精力都在这个小娃娃身上。我不知道他的小小脑袋能装多少东西,但他的每一天,都被我们特别是孩子她妈用各种跨年龄层的知识填满了。
我女儿对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
每个月都设置着不同的考核,她将这叫KPI,
她要求孩子记的第一个单词就是
“KeyPerformanceIndicator”。
文章总结
在他们对宝宝采取了kpi牛蛙模式的三年后,
宝宝面试时候因过度紧张而诱发抽动症,
最终并没有被理想的四大名校录取、
也失去了快乐的3年童年时光。
传统教育的模式已经过多的迫害了宝宝的童年、
扭曲他了解世界的方式。
文末最后论点
“既然孩子无法成为牛蛙,我们就让他做青蛙啊,我宁愿让他做童话里最丑的王子,也不想让他做餐厅里被点的最多的名菜。”
为人父母更希望宝宝能有出息的同时也更希望宝宝能健康快乐成长吧~
小编感悟
其实小编非常不理解,
为什么要让那么小的宝宝就接受这样打鸡血的教育方式,
还不会说话居然要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了!
那这和开头孕妇不能自己选择生育方式有什么区别,宝宝也无法选择自己的想要的童年啊!
而最终这个家庭选择出国作为解决方法,这个想法小编并不认可,
毕竟我们祖国现在那么强大,拥有很多优秀学府和最新式的教育理念,
中国的资源可以说已经胜出许多发达国家。
而这些是需要家长们敢于去接受新的方式,
全面的选择那种教育方式更适合的宝宝。
家长们首先要自己科学的理解早教和学前教育,敢于接受新的理念。
这些早期教育的本身,并不是让家长从小开始去填鸭式的教育宝宝,而现在很多家长听到早教的反应是:
“宝宝那么小能学到什么?”
“早教能教什么东西?”
“你们早教有英语吗?”
难道那么小的宝宝就要像学生一样学习!?
不能一边拥有快乐一边了解世界吗?
时代在改变,方法和思路都要跟上~
选择育儿方式,要去了解课程是否全面、
宝宝可以接受吗?程度会不会超过负荷了?
能不能接触各个领域的文化、音乐、艺术等
在0-6岁的敏感期,
要去扩充宝宝的世界观、
更多的花心思去陪伴宝宝增进协作关系,加强交流。
让他们通过父母去了解他们想传递的世界观而更快乐的了解世界、
与这个社会相处、变得敢想敢做未来才有更多的无限可能!!
▼
丑小鸭都能蜕变成天鹅、
那么最后青蛙也会变成真正的王子啊~
让我们用更新的教育方式去育儿,
做一个能让宝宝骄傲的新家长,
要让宝宝发自内心的为你们打call!!
打call!!
★想了解更多亲子育儿最实用信息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