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

春天来了

一本书,一个下午,或许可以带你找到内心的平静。今天小汇为你推荐书单,愿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黄金屋“。

1.徐冲《观书辨音: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3-5世纪的魏晋精英,以多样化的历史书写实践活动,构筑了独具特质的政治文化。《观书辨音: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自这一主体的登场、全盛与流亡阶段,择取“献帝三书”、《续汉书·百官志》和《劝伐河北书》三组关键文本,分别从时代之史、制度之史和异族之史的维度,对上述历史现象进行了立体而深入的考察。各章多着力于文本面貌、结构与语境的复原,以新的问题意识唤起陈旧材料的生命力,追索历史书写背后的时代之音。斯音已渺,不复得闻,唯以史家之法,幻化于读者目前,是谓“观书辨音”。2.罗伯特·伊戈尔斯通《文学为什么重要》,修佳明译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就“文学”提出一个有效的定义,但每一次定义都会创造更多的例外。任何关于文学的一般定义都经不起推敲,但当我们看到一个特定的例子时,我们可以说“是的,这就是文学”。换句话说,对“文学”的定义是主观的,是可以解释的,它可以成为讨论的起点,但不会有一个定论。伊戈尔斯通称文学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活对话",不仅是与作者和我们自己的对话,也是与所有曾经和将要阅读、讨论这部作品的人的对话,而因为其他人不断加入对话,所以它永远无法得出结论,永远是开放式的。在这个时代,这种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提供了一种无法被科技进步淘汰因而愈发显得宝贵的技能。

3.徐贲《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一种怀疑和论证、辨析和评估、探索和综合的能力,也是这一能力的实践行为。这样的“批判”既是认知的,也是伦理的,既是审慎的知识验证,也是实践理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尽量辨别真相,然后做出对错、是非或正邪的判断,从而增强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参与力量。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是不轻信和不自欺。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讨论的是自欺与欺人的可能关系。第二部分讨论的是人的情感、情绪、欲望如何影响真实思考和正确判断,主要体现为“认知偏误”和“捷径思维”。第三部分讨论人的思考方式如何应对逆境现实和受其何种影响,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乐观幻觉、偏见、歧视、歪理、假话、贪腐、伪善、不实宣传、集体沉默、装聋作哑、心知肚明地附和谎言和说假话。4.斯蒂文·M.卡恩:《君子与顽童: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25周年纪念版),王彦晶译“君子”与“顽童”指的是大学教师当中存在着的两种情况:既有恪守职业及学术伦理的大学者和教育家,也有对学生、学术以及学术共同体不负责任的渎职者。本书是西方教师职业伦理的经典之作,作者既是哲学家又是长期任职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者。本书从教学、研究以及行政服务等角度,系统地梳理了大学教师的职责,探讨了其中的职业伦理问题。作为一位大学教授,不仅意味着科研和学术成就,也意味着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和学术共同体中负责任的一员。书中的讨论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哲学层面,还结合了大量的类比以及生动的例子,并从制度设计及个人选择的角度给出了很多可操作的建议,对大学的各级管理者、教员以及即将走上大学教师工作岗位的年轻学者都会有所启示。5.伊恩·内森《科恩兄弟》,王田译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是富有创造力的当代美国导演,其风格独一无二。从处女作《血迷宫》开始,科恩兄弟始终联合编剧、导演和制片。之后,他们拍摄了一系列杰作,比如《冰血暴》《老无所依》《大人物勒布斯基》《严肃的男人》等。无论涉足哪种类型,美国的种族、宗教、犹太主义、兄弟情谊和家庭纽带等主题都在他们的电影里循环往复,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获奖无数,比如《巴顿·芬克》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老无所依》获得最佳影片等四项奥斯卡大奖。本书全面展示了科恩兄弟不同寻常的电影成长之路,深入探析了在媒体面前惜字如金的兄弟俩丰富复杂的电影世界,以及“科恩兄弟式”标签的真正含义,揭示出媒体笔下“冷漠的后现代主义者”的真正面目。6.吕少卿《书体史话》中国书法大致经过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等,逐渐发展成整齐、规范的方块字。其间出现了诸多的书体,又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家,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不同于一般按照朝代来撰写书法史的方式,本书从书体的角度,叙述了书法五体(篆、隶、草、行、楷)的演变过程,更加便于读者理解各种书体的发展以及书法家学习、传承的过程。本书通过选取各种书体的代表书家及书迹,概述了整个书法史。7.张仲谋《宋词之美》词是中国文学体裁中极具艺术个性的韵文形式,宋词是极具艺术魅力的优秀文化遗产。本书立足于诗词比较,把宋词的艺术个性概括为四种审美特质:由长短句错落、奇偶音节错落、韵位错落形成的节奏之美;由女性题材的主体地位和女性演唱的传播方式造就的阴柔之美;以惜流光、思华年、美人迟暮、众芳芜秽、流连光景、惆怅自怜为主题的绮怨之美;以婉转曲达、幽渺轻约为本色的婉约之美。本书将审美阐发与名篇赏析结合起来,力求深入浅出,展现宋词独有的艺术魅力。既可作为高校通识教材,亦可供文学爱好者兴趣阅读之用。8.乔纳森·李尔《理解的欲求: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刘玮译本书是一部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精彩导论。它没有简单罗列亚里士多德在各个哲学领域的观点和论证,而是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所有人都依据自然欲求认识”展开,以巧妙的编排,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灵魂学说、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串联成一个整体,随处可见作者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洞见。本书再现了困扰亚里士多德的疑难问题,带领读者和亚里士多德一起思考,是一本真正带有哲学性的亚里士多德导论,对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西方哲学史上的很多重要问题都极具启发。9.谢林《艺术哲学》,先刚译谢林的《艺术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哲学”的概念,第一次对这个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不同于康德以来的偏重于主观审美意识的“美学”,“艺术哲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shengjs.com/zlkf/zlkf/82026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