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据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开发主要是在5岁以前,5岁以前的智力水平对一生都有作用。如果5岁以前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展都有不良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在某种程度上与脑重和脑神经元发达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脑的重量约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25%(成人脑重量平均为克)。9个月时,可增到克,约增长一倍,2岁半到3岁的时候,脑重量增加到~克,相当于成年人脑重量的60%。据科学家的估计,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亿个,其中70%~80%是在3岁以前形成的。这个时期将给人打下智力活动、行为发展的基础。到6岁时,脑重量发展到克,达到成人的90%,已很接近成人的脑重量。脑的成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大脑的结构和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反应的调节迅速发展,脑功能日趋成熟。美国心理学家杰明·布鲁姆通过研究认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4~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国是世界胎教的发源地。这不仅是因为早期教育对于人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个原因就是孩子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画上一个印记就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在人的一生,我们经历了成千上万的事情,成亿成亿的信息,很多是过眼烟云。而小时候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却牢记在心。正如宋朝思想家张载所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颜之推也说:“人生幼小,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因须早教,勿失良机。”我国近代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说的就更明白了,他用染丝来证明早期教育重要的原因。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了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6岁进了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20岁以后出了学堂,到社会上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再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便是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退去。如果到学校和社会上遇上不热心的先生和坏朋友,就会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脱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他说:“六年里肯费力,将来就受用不尽。”朱庆澜先生批评旧中国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他说:“丝白的时候,随你爱怎么染就怎么染。子女小的时候,随你爱怎么教就怎么教。教小孩本是极要紧,又是极容易的事,各人偏不在容易的时候去教,偏要等大了不容易教的时候去教,又费力,又无益,岂不是怪事吗?”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打基础的作用是谁也否认不了、谁也代替不了的。当然这个基础打得好坏也应由家庭教育负责。







































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白癜风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shengjs.com/stjk/8003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