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也算早教,婴儿期她学会“稍微等一下

如果这也算早教,婴儿期她学会“稍微等一下

题图:作者自己拍摄。

第篇原创文章。

这个公号里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的原创。

欢迎讨论、转发、点赞、打赏。

有逗比读者留言,让我讲讲雪的早期教育。

我绞脑汁回忆了一下从前。试着整理一下。

希望对新晋妈妈们有用。

1

前几天带雪去甘南郎木寺,同行有一位妈妈,跟我交流了一路育儿经。

她说,宝宝有两种,一种是天使宝宝,一种是恶魔宝宝。

天使宝宝就是超级好带的婴儿,恶魔宝宝就是超级难带的婴儿。

她说她的女儿就是个“恶魔宝宝”,从出生就情况不断,湿疹、疱疹、鹅口疮、感冒、呼吸道感染、腹泻、消化不良......医院。一岁半之前,没有哪医院的。

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自己累出一身毛病,好容易才帮孩子重新建立了免疫系统。

照她说的这些,雪从小还真是个天使宝宝。

一直到现在,雪八岁半了,除医院缝针(这两回受伤还蛮戏剧的,第一次是在幼儿园被一个奔跑的男孩撞飞额头着地,缝了四针;第二次是她自己玩的时候,平地一个前滚翻,把自己的舌头咬断了一半,缝了五针。改天专文写给大家看)之外,她仍保持着零就医的记录。

也就是说,在这八年半里,我们夫妇从来没有因为孩子发烧、拉肚子、起疱疹医院。

影视作品里可怜天下父母心,恶劣天气、深更医院看急诊这种事情,在我家从来没发生过。

2

说来好笑,雪和小朋友一起过家家,有一个游戏从来不会玩、扮不像,那就是扮医生护士。

究其原因,当然是医院。

没有经验,所以就无从还原和创造。

我曾观察过她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把儿童玩具的听诊器、针筒、棉签、药片之类的都摆出来放她面前,她基本上分不清那些器具都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怎么用。这个游戏由她来扮的时候,剧情就很简单,她通常只会用棉签在小伙伴的手上轻轻按几下,说:“不痛了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

我一个高龄产妇、比预产期早二十天剖宫产出来个小孩,体质不好的几率还是蛮高的。

雪的体质好,不单单是运气,跟养育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逗比读者留言说让我写写雪的早期教育。

我试着回忆一下,从雪的婴儿期开始,希望对你有帮助:

(1)我的孕期,和老爸老妈一起住,所以饮食极清淡,天天老人餐。

雪的婴儿期,没有过湿疹、红斑之类的问题,夏天包尿不湿小屁股也不会红。

我猜测,孕妇脾气平和、饮食清淡,有可能减少了婴儿皮肤过敏的可能性。

(2)雪母乳喂养了十五个月。

这应该也对她皮肤不过敏、消化功能正常(八年半以来,风雨无阻,她每天嗯嗯一次,这是怎样令母亲欣喜的无敌的正常啊啊啊)、免疫系统强大、我们亲子关系良好等,有直接贡献。

(3)作为一个产奶量比较低的乳母,我哺乳期内没有吃过老鳖之类大补的,月子里边也很少吃鸡、鸡蛋、猪蹄之类传说中“发奶”的食物。

吃肉比较少,淀粉也吃的少,喝汤比较多,鲫鱼汤、酒酿、水果汤轮流着来。

我家的汤碗,我每天从早到晚定量喝下去八碗汤。

比如水果汤,四粒元宵加苹果丁、梨子丁、香蕉丁之类的煮一海碗;鲫鱼汤,往往只喝汤不吃鱼肉;鸡汤,一大碗里边下一小撮面条。

上文那个“恶魔宝宝”的妈妈说,她的女儿六个月之前的很多毛病产生,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妈妈月子里吃的太补,被每天一只老鳖这样的喂,妈妈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太多太浓,母乳的成分让宝宝难以消化和吸收,持续下去,消化系统就紊乱了,接着就是免疫系统紊乱。

(4)当她还是初生儿,我告诉她要努力。

因为是剖宫产,医院住了一个星期。

身体还没准备好,泌乳很少。

雪吃不饱,彻夜的哭。婆婆、老妈、月嫂、月嫂公司的总经理,都要求给雪喂些奶粉,被我拒绝。她们一起威胁我说:“初生儿吃不饱,会影响大脑发育!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嘁,逗比妈岂会被你们这样的措辞吓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个东西,我就是个虚弱的产妇,也照样随手拿一箩筐出来!

我心平气和的对她们说:“我的孩子,我负责。相信身体。我能把她生出来,自然会泌乳来喂养她。她来的太急了一点,现在身体还没准备好而已。让她哭,她在用哭声催促我的身体:妈妈,我已经生出来啦!你该泌乳来喂我啦!”

那些在医院里雪吃不饱的夜晚,一整夜一整夜,我坐在病床上,抱着嚎哭的她,一边听她哭,一边用安宁愉悦的声音跟她说话:“你来的太急了,所以妈妈的身体还没有准备好,请你耐心一点,要等待。虽然奶不多,但还是有的,你要努力吃,累了可以休息一下,然后还得接着吃。我们两个人都要努力喔!”

--如果要说早教,这算是我家的第一课吧。

从雪呱呱坠地,我就一直和颜悦色、一本正经的跟她说话。从来没跟她翻过脸、从未急过眼、从来不吼她、永远跟她讲道理。

哪怕她才生下来三天,我依然告诉她,有些事情是该我做,有些事情是该她做,我们都得努力。

(5)想让孩子平静下来,你先得自己安宁。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总是会去抱啊、拍啊、晃啊,想哄孩子安静下来。但不知道大家注意观察过没有,在哄孩子的时候,很多大人的肢体语言表现出的是急躁,比如拍孩子的节奏很快、大人的腿一直在神经质的抖、晃孩子时幅度很大......

我反正是在雪刚刚出生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在哄雪时,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肢体和声音。

虽然她只是个初生儿,可是我相信她有能力从我的声音和动作上感受到我的情绪是否稳定、安宁。

当我耐心的给她唱儿歌时,我提醒自己消除一切神经质的动作,以缓慢又均衡的节奏拍她、唱歌。这样,她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安静下来。

--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实际上是父母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机会。

(6)宝宝哭了?不着急,让她等一等。

我曾经跟雪比手划脚的讲:初生儿只会五件事:吃、哭、拉、睡、呆。

雪刚刚生出来,我就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她的哭,跟痛苦没有关系,只是她的沟通方式。

你知道的,初生儿的哭,

有时是饿了,

有时是拉了,

有时是热了,

有时是无聊了,

有时是在运动!

所以,哪怕她只是个初生儿,她哭的时候,我从来不抓狂,从来不急于让她停止哭泣。总是在她哭的时候,我总是先不发声,也不冲过去抱起来,而是稍稍停一下,认真的去观察和倾听,以确定她通过哭这一方式,想告诉我什么。

如果判断她是拉了饿了,我会先用愉悦的声音回应她一下:“妈妈知道了!马上就来!你等一下喔~~~”让她等一小会儿(也许只是几十秒),然后再去把她抱起来。

后来,我读了一些育儿理论的书,才发现,这样做,对了。

使用“稍微等一下下”的方法,其实是给宝宝一个学习的机会,学习等待,学习在安全的范围内去判断自己跟世界的关系:“我是被爱的,我是安全的,我的需求是会被满足的,但我不是宇宙的中心,我需要耐心一点,我需要努力。”

延迟满足,学会等待,培养意志力,这对于孩子发现自我、学会自我控制、学会化解沮丧、发展平和安宁的性格......都是有好处的。

书上说,用这个办法,也可以帮助四个月之内的婴儿学习自我管理睡眠。

婴儿在半夜发出吭吭吭的声音时,妈妈不要急于发声答应,不要急着开灯,不要急着把孩子抱起来,不要急着给孩子喂奶。

要耐心倾听,去判断一下,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你。

一半以上的这种时候,宝宝只是暂时醒了一下,或者处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家不是还没学会如何睡觉、如何生存吗?

TA一吭吭,你就开灯、说话、抱起来、喂奶,实际上是打乱了婴儿的学习进程,帮助TA形成一个坏的新习惯:暂时的醒就是真醒,真醒就得开灯、说话、吃、抱。

然后,本来一个“天使宝宝”,被你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培养成了“恶魔宝宝”。

回忆八年前的事情,得靠好脑瓜!

赞赏

人赞赏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shengjs.com/yrjy/yrjy/8003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