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林小暖bella书写的《从出生到三岁》的读书笔记。文章有点长,但干货满满,非常适合各位宝妈收藏起来查阅。
来源丨林小暖bella(ID:askbabysleep)
这本《从出生到三岁》是我会经常推荐给妈妈朋友们的书。
作者伯顿·L·怀特是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有37年丰富研究经验。这本书是完全基于对家庭里的婴幼儿及其父母的直接研究而写成的,也是一本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经典。
在这本书里,他将孩子头3年分为7个发展阶段,对每个阶段孩子的行为发展(包括语言、动作、智力、好奇心、情感等)、养育方法、疾病自我筛查、适合孩子的玩具等都做了详细阐述,甚至还分析了二胎的间隔时间、孩子间的争斗等内容。
正如怀特所说,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可谓人生中的黄金三年。
新手父母往往面对这个没有自带说明书的宝宝手足无措,好在有《从出生到三岁》这本书加持这段非凡旅程,让初为父母的我们不再那么彷徨与迷茫。这本书,的确某种程度上算是我自己的育儿指南。它虽不完美,但价值很高。
今天小暖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从出生到三岁》的读书笔记,整理和摘录的作者是我们安睡群的几名管理员:楚小狂,核桃妈,咕妈,如意妈,她们将书中的关键要点做了清晰明了的整理,如果你没有时间读完整部书,不妨先看看这篇文章。这本育儿工具书的整理帖收藏备用吧,有问题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参考,总会有内容能解决你心里的疑惑。
希望它可以更高效地帮助你掌握孩子们黄金三年的制胜法宝。
当父母知道孩子在做些什么并能够给予有效的指导时
孩子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从出生到3岁,
宝宝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应当这么做
(一)父母的三个目标
1让宝宝感受到爱和关心
2
帮助宝宝发展特有的技能
3
鼓励宝宝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提出了从宝宝出生至8个月,父母应该努力达成的三个主要目标。
纵观全书,作用通过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告诉我们如何实现它们。它们不仅仅在前8个月,甚至是宝宝前3年,或者更久的时间里,都应该作为家长努力的目标,是这本书所有内容的出发点。
生活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妈妈们的疑问和抱怨:不知道如何陪玩,孩子就是不喜欢趴(翻身、坐、爬等),我的宝宝是不是发育落后啊,怎么不回应我呢,给他拿玩具为什么没有反应呢……
通过阅读这本书,家长们不仅能实现上述3个目标,还会找到这些疑问和抱怨各自对应的答案。
(二)各阶段发展指南
第一阶段:出生至6周
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的过渡时期。
阶段特点
1睡觉:
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清醒时间很短。宝宝胃很小,只能容纳可供他消化3个小时的食物。
2
易怒:
情绪的转变快。
3
不连续性:
把东西放到宝宝手里,他会紧紧抓住它,但不会看它,抓握反射以一种孤立的方式发生作用。
4
缺乏活动能力:
无法自己翻身侧躺,也无法移动自己身体,但生气时可以通过不断用脚后跟蹬床垫并用力踹腿,从婴儿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
5
超敏感性:
任何刺激的突然变化都会引起惊吓和啼哭。有时宝宝从水平姿势变换到垂直姿势时,他的眼睛会睁开。
6
吮吸:
清醒时,不管是自己的拳头还是任何类似的东西放到了他嘴边,他都会去吮吸。吮吸行为使宝宝很满足。
7
视觉:
第一阶段结束时,大部分宝宝的眼睛都能在15~30厘米的范围内清晰聚焦,并能看清楚物体的细节。追视的能力进步。
8
运动和感觉能力:
能够把头从所躺的平面上抬起一点儿并保持几秒钟。到6周大时,转动头部和用嘴衔住嘴边物体的行为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熟练地把拳头放到嘴里,并停留在那里。觉醒时的“自动”抓握能力延续,并在不久逐渐消失。
9
社会能力:
不具备任何社会能力,但在这期间会发出两个简单的社会性信号:宝宝会倾向于注视抱着他的人的双眼;注视时展露的第一个“微笑”。
10
语言:
能区分不同声音,也会发出声音。
如何帮助宝宝发展技能
1让宝宝肚子着地趴着,给他一面镜子(10~15厘米)每天进行几次。
2
把可移动的玩具(可以画上人脸,使用鲜明的对比色)放在宝宝经常注视的地方,25~30厘米的距离。
3
每天给他换几次地方,或者经常更换他周围的东西。
4
从宝宝刚出生就开始和他“说话”,养成发现并向宝宝谈论他正在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看白癜风不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