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早教专家
未来社会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什么样的人才最有竞争力?当然是拥有丰富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这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育儿的指向标:培养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宝宝。该如何做呢?让我们从常见的四种事物关系入手,鼓励宝宝采用“联想法”来激发想象力吧。
类比联想
同类或相似的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就是类比。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类比来激发宝宝想象力。如《婴儿画报》年第14期的听问题讲故事栏目,《小雨伞》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类比联想示例。通过不同的场景和角度,可以把雨伞联想成行走的蘑菇,漂在水面上的小花,和在森林里飞舞的蝴蝶。家长不妨借这个故事,给雨伞设置别的场景,鼓励宝宝去想一想,雨伞还像什么?
对比联想
从事物的对立面展开联想,这是对比联想。同样以《小雨伞》这个故事为例,家长可以问问宝宝,撑开的雨伞像蘑菇、像小花、像蝴蝶,那收起的雨伞像什么呢?像不像铅笔?像不像拐杖?像不像吃完棒棒糖手里的小棍?同理,还可以利用其他对比关系来启发宝宝进行联想。比如,一根香蕉,横着看像什么?竖着看又像什么?再比如,房间里有一扇窗,从里往外看能看到什么?从外往里看又能看到什么?
因果联想
利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进行联想,这是因果联想。最好的因果联想就是讲故事,可以家长先给宝宝讲故事,让宝宝复述,也可以让宝宝自己创作一个故事。总之就是让宝宝自己讲,而家长的作用,就是一边认真倾听,一边问宝宝“为什么”“然后呢”。通过发问,让宝宝的思维延续下去,思考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宝宝自发地理解因果关系、捋顺因果关系,想象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激发。
自由联想
还有一种联想就是天马行空的自由联想,类似于头脑风暴。这样的联想,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进行。比如家长和宝宝走在大街上,可以很随意地问宝宝:天上的云彩像什么?像不像棉花糖?汽车的声音像什么?有什么动物像汽车一样叫?人行道像什么?红绿灯的颜色哪里还有?等等。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进行自由联想的时候,无论宝宝的联想多么离奇,多么荒谬,多么匪夷所思,家长都尽量不予置评,而是多鼓励、多引导,呵护宝宝小脑瓜中的那个奇妙的联想王国。
睡前故事随心听,育儿知识轻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