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丢三落四的五个原因
1、性格多属于冲动型
所谓学习风格冲动型,就是做事冲动,这类孩子在处事、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态度比较马虎,他们经常没有听完指令,就急急忙忙去做事。比如考试或写作业,经常题目还没看完就已经动笔了,或者还没有完整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已经开始行动。这种比较马虎的的状态,冲动的风格,有可能会造成丢三落四的行为表现。
2、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影响
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家长带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些年轻父母自己的作息时间就很不确定,做事也总是想起一出是一出。那孩子受家长影响,也就会比较随性,惰性比较大,很可能作息时间无序,物品摆放比较随意。
我记得曾经到一位朋友的家中做客,房间的杂乱程度可以用“爆炸现场”来形容。这种情况就是家长自身的生活处在一个无序状态,这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很大。当然,如果孩子年龄越小,过于整洁的家居环境,也会令孩子比较痛苦。相对来说,还是希望物品摆放有序,让孩子在父母身上学习到较强的生活能力。
第二种类型是家长条理性太好了,孩子从小在家庭环境中被过度安排好。家长替代孩子做了太多应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孩子就没法养成自我收拾的良好习惯。长期下来就会使得孩子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一直保持下来。
3、孩子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
曾经有一个妈妈跟我投诉,说孩子经常丢东西,但是丢完东西好像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叫爸爸妈妈给他再买一个。家长也会心疼,但也就是说说而已,过后很快又给孩子买一个新的。我就碰到有一个孩子,出去玩iPad丢了,然后回来就吵着她妈妈,你再给我买一个吧,他妈也真的是马上就给他又买了一个。然后那位妈妈也很烦恼,为什么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其实在这个案例中,你会发现孩子是不太懂得去珍惜物品的,这些孩子家庭环境相对会好一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间,不懂得珍惜物品,更大的可能性跟父母没有给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有关系。
虽然我们也跟孩子说东西不要乱丢,但是又经常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些东西得来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不懂得去珍惜物,那他对于物品、对自己自身以及对家庭的重要性,他看得并不重。他在意识上,就不会把这件事情当做是重要的。在他的观念里面“东西坏了再买或者丢了再买”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他不懂得怎么去保护好,保存好自己的物品。
4、家庭过度保护下孩子的自主意识不够强
当孩子对于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没有自我负责的态度时,很难重视自己丢三落四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替代太多,保护过度。当我们替代孩子去承受很多的时候,孩子没有办法养成他自我负责的习惯。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很拖拉,一位妈妈用了各种办法来改变孩子这种习惯,坚持了两三天后发现孩子早晨又开始拖拉,这位妈妈非常着急。有另一位家长给这位妈妈提供了建议:“你不要替代孩子去承受这些后果,你要让他自己去体验这些行为的后果”。这句话非常好,这是教育的智慧,当家长总比孩子还着急,总是预先的感知到这件事情所造成的后果会是怎么样,替孩子着急太多的时候,孩子反而就不懂得怎么去承担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响,这就很难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他不懂得自我去约束,就很难真正意义上去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5、孩子视觉辨别,视觉记忆差
比如,孩子的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如果记忆力不强,就容易让物品丢失。如果他对空间的辨别力不够强,他总是不能很好地把东西归位,也容易造成丢失。尤其像视觉空间和视觉记忆不够的时候,会发现孩子写作业也容易会出现丢三落四的问题。
如果孩子视觉辨别力,视觉记忆力不够强的话,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容易忘记标点符号;写字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些张冠李戴的问题;容易审题不清楚;还会处理不好排列的顺序。丢三落四不是病,但是烦起来真是要家长的命。有多少家长为这种事情感觉到头疼呢?有多少家长都往学校送过文具、书、水杯等;有多少家长发现孩子忘带钥匙、红领巾;写作业总丢三落四,丢字漏字,会觉得孩子什么都好,为什么就缺这么一些。
奇卡早教:专为爸爸妈妈而设,每天分享育儿经验、家教知识、专家观点,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