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一起创建教育
在当前教育形式和体制背景下,幸福之家教育始终致力于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鼓励教育大交流和相互学习和探讨,推进新教育意识和新教育形态的发展,为此诚邀各方教育专家,家长,一起走到我们的教育大课堂,一起走进教育,共同解决教育困扰和难题。上周五晚,幸福之家教育大讲堂再次开讲,本次讲座是中美早期教育差异三部曲的第二部分:中美家长在早期教育内容上的差异。以下为Hawk本次讲座的纪要!
上一次,我们讲到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是文化背景不同,为的是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待中美的教育。每一种理念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没有好坏之分,也不是素质高低的问题。这一次,我们讲的更具体一些,从一些现象看看中美家长在早期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一、生来优秀与生来普通
1.1、对孩子期望值的差异决定了早期教育内容的差异。中国家长,在孕期的时候,就开始憧憬孩子是个天才,会很优秀。孩子生下来后,家长的期望值很高,一大堆的早教机构也从各个方面配合着家长去实现他们的期望。大多数的中国家长,其实是在不断失望的心态中,陪伴孩子成长的,最后不得不接受孩子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优秀这个事实。西方文化正好是反过来的,孩子生下来觉得很普通,他们是真的只想孩子快乐健康就好。发现一点长处,就觉得是上帝给的礼物,家长一直是处在慢慢发现孩子优秀的心态中。
1.2、中国家长本着对孩子的高期望值,是一直会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的。其好处就是把孩子原本仅仅散养就能达到的能力,会提高很多。比如先天能力50%,在后天努力下,刻意进行培养可能到70%。最大的不足,可能就是给孩子心理带来的挫折感,因为这不是孩子真实能力。如果期望太高,最后没有达到期望的结果,孩子会有失望和沮丧,家长的失望也会传递给孩子,孩子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美国家长的期望值不高,孩子高兴就好,体现在早期教育上,就是孩子高兴,家长也很高兴。但是,很有可能这个小孩先天能力可能很高,也许有80%,最后成长起来的可能只有50%。这是在早期教育上两种文化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二、先勤奋还是先天赋
2.1、中国的早期教育,因为一开始就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中国的家长,包括早教机构,都是在灌输:让孩子勤奋,而且是让在所有方面都勤奋。琴棋书画,语文数学……。这样孩子可能在先天的基础上,每个方面都会得到提高,而且是所有水平都可能提高。但是正因为在每个方面都很优秀,所以某个方面的天赋就可能被磨灭。孩子的时间、精力和脑子都有限,面面俱到也就意味着面面不到。
美国呢,因为觉得孩子生来很普通,他们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再去勤奋。勤奋是有目的的。而且,从父母,学校,机构在早期教育里面都围绕这个思路展开。举个具体的例子:国内国外都有的儿童滑冰课程,课程内容实际是一样的,一级一级的往上走,但是教法完全不一样。
比如5岁6岁开始学滑冰,中国强调是有财力的话,就是一对一,老师一开始手把手教到位,一直不断的纠正,姿势力求漂亮,动作力求标准,不标准就练习练习再练习。在美国,一般是不开这种一对一的课程的,一个老师或者加个助教,对着8-10个小孩。老师只是不停的讲,不停的做示范,然后孩子就跟在后面自己去滑吧。中国家长看到干着急,觉得孩子明显滑的不对,期望老师赶快去纠正,去给孩子摆摆姿势。美国正式的教法,老师都不“摆”孩子的动作,只是展示,说要点,让孩子自己观察老师,然后让孩子再去自己滑。美国老师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小孩子在冰上的模仿能力很差,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天赋。老师不会刻意展示出因为老师一对一手把手教练习了很久,结果孩子有了变化,从而表现的比别人优秀。老师认为孩子表现出来的应该就是孩子本来的样子,前提是让每个孩子都很快乐。比如有10个孩子,几个月的课程中,老师在前面滑新动作,总有2个孩子跟得特别好,说明比较有天赋,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可能就会更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