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有这三个坏习惯,可能是智商高的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你所理解的“智商高”是什么样的?

成绩好?

能够解开复杂的谜题?

表达非常清晰,让别人无话可说?

孩子逐渐长大后,我们能够从孩子的成绩、表达、思维等,去判断一个孩子智商是否高。那么孩子还小的时候,该如何判断呢?又或者说,孩子小时候的哪些行为,明明是高智商表现,但家长却错认为“坏习惯”?

卢梭曾说过: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孩子若有这三个“坏习惯”,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现,父母不要乱阻止

01表现一:小“话痨”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盼着孩子早些会开口叫爸爸妈妈,早些会说话;

孩子长大后,我们总盼着孩子赶紧闭嘴,实在是太烦了。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语言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语言感受阶段、脑内语言阶段、语言表达阶段。

在语言感受阶段,孩子通过听觉系统,将语言传入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将内容信息进行处理、重新组合;

在脑部语言阶段,大脑将语言进行重新编排,形成文字符号和概念。

在语言表达阶段,孩子会将语言信号,转变成口语、书面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前面两个阶段,肯定是不利于语言发育的。虽然孩子是“小话痨”,但是,他却不断在表达,表达,就需要动脑,有利于智商的提升。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韦氏智力量表”,它将智力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言语智商,一个是操作智商,这两者在智力中的表现,是同等重要的。

所以,家有“小话痨”,不要总是去嫌弃孩子,让孩子闭嘴,而是去正确引导孩子。

首先,让“小话痨”注意说话的场合

见过有些小孩子,话痨,在饭桌上也说个不停,有时候大人说话,孩子也不管不顾,要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家长要引导孩子,话痨和插嘴,是两码事。

所以,家长与其阻止孩子,不让孩子说话,不如教会孩子,什么场合不适合说话、等一等再说话。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话痨。

其次,将“话痨”转变为“有效沟通”

有些孩子叨叨半天,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说啥,又或者孩子不断叨叨,家长选择忽视。

无论是哪种,都属于“无效沟通”。

想要“有效沟通”,那么一定是先听懂孩子在说什么,然后和孩子正确沟通。

孩子在说话、表达的时候,其实大脑内也在不断组织语言。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自己组织得很顺,又或者将事情的始末能够表达清楚,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引导孩子,该如何“唠叨”。

如果孩子的唠叨里,夹杂了问题,那么家长也不要忽视,而是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总之,一段“有效沟通”,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孩子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这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2表现二:爱“模仿”

朋友家2岁的女儿,最近成了一个“小驼子”,为此,女儿没少被妈妈骂。但是女儿却丝毫不改,朋友向果妈求助,这可如何是好。果妈就问:家里有人驼背吗?

朋友这才想起,自己带着女儿回到老家,然后老家隔壁的邻居,是一位93岁高龄的老大爷,年纪大了,白天太阳好的时候,就经常出来晒太阳。只是,老人家背有点驼,走路也有些缓慢。

孩子,只是在模仿老人走路。

孩子在幼儿时期,是非常喜欢模仿的,学着大人的模样扫地、做饭、说话、走路、喝水、吃饭等等。

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

因为孩子在仔细观察着生活,然后处处都会模仿。尤其是父母,是孩子模仿最多的模样。

而孩子模仿的过程中,他需要动脑,甚至还需要配合身体、反复练习等,才能达到他想要模仿成的样子。

模仿力越强,证明孩子记忆力越好,智商越高。

所以,在孩子模仿的时候,家长与其责备孩子,不如去想,该如何引导孩子模仿正确的、好的东西,并且,父母该呈现怎样的生活,让孩子去模仿。

03表现三:没“长耳朵”

你们家有没有这样的娃:怎么喊,都听不见!

老母亲一度以为,是孩子没长耳朵,故意忽略自己。

但其实,老母亲收获的,可能是一个“专注力超强”的娃!当然,仅限于孩子看书、玩益智游戏等需要专注力的事情,而非看电视、玩电子产品。

说一个身边的例子。

村里有个男孩,特别皮,每次妈妈喊他回家吃饭,他都听不见。然后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未来不成事,都不长耳朵的。

但是妈妈没有去责备男孩,而是走到男孩身边,告诉男孩该吃饭了,是继续玩,还是把他的饭热锅里。一般情况下,孩子都选择热锅里。

妈妈说:又不会饿坏了,他想玩,就玩呗,会玩的孩子才聪明。

后来上学了,这个男孩还是很皮,但是,他做任何事情都非常专注,哪怕是很多孩子都不喜欢的作业。自己安排好的作业没做完,也不去吃饭,任谁喊都没用。

最终,男孩考上了清华,一个从农村里走出去的清华生。现在的工作,也是常人所难以触及的。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儿,专注力的本质,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家长如果在孩子玩积木、象棋、拼图、读绘本等的时候没听到,那么说明孩子此时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到:有一种人,每天都非常忙碌,非常累,但是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如何解决?王阳明的办法是“精一之功”。

何解?

这边是要求一个人专注于当下。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而言,他们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玩”,所以,孩子只有专注于玩,在未来,才有专注于学习、专注于某个兴趣、专注于某项领域等可能。

美国著名的作家奥格·曼狄诺曾说: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人,才会领先于这个世界。

所以,在孩子专注于玩、专注于看书、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责备孩子“不长耳朵”,而是“少去打扰”。

一个懂得专注的孩子,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寄语

孩子每一个“小毛病”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因为智商高的体现,有的是家庭教育没到位的原因,作为家长,要做的不是去抓“小毛病”,而是“小毛病”背后的“根”,找到“根”,家长才能够给到孩子真正的“因材施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shengjs.com/zlkf/zlkf/82029473.html